浏览量:935次
为加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研究,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素养全面提升,2021年9月22日市教研室组织开展了中山市第七届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大赛暨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在东区远洋学校报告厅举行。中山市教研室梁雪菊老师、5位评委老师、12位参赛选手以及近300名中山小语老师齐聚一堂,展开了本次大赛第一项目——课堂教学的比赛。
七项比拼 课堂为首
本次大赛为期三天,共七项内容,9月22日至23日上午为12位参赛选手的分段课堂教学比赛,之后依次是说课、才艺展示、写作、知识素养答题、课文朗读、粉笔字书写比赛。
课堂教学展示考查选手的阅读课教学,不含习作、口语交际等。教学内容选自现行统编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材,选手报学段,提前1个工作日抽签上课篇目,不安排预习及读课文,每节课时长40分钟,分值占50%。
课堂教学展示环节留给选手的准备时间短,因此非常考验执教老师的日常教学功底,在40分钟内,参赛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智慧融入课堂之中,展现了中山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识”之有味 “字”有妙法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22日上午首先展示的是三节低年段课堂教学课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如何让一二年级的孩子摆脱单调枯燥的识字,在乐趣中调动多种方法快乐识字,并将学生的识字活动引向阅读与写作呢?三节低段课例给予大家不同的视角与思考。
中山市菊城小学高颖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高老师从真实情境“摸葫芦”入手,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采用多种方式随文识字,联系生活巩固识字,通过朗读指导,带着学生读好短语、轻声词、不同句式的语气,从而读好课文。
沙溪镇龙瑞小学游晓璇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13.寒号鸟》,游老师将生字融入具体词语归类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受短语含义并尝试用不同方式来表达,在语言实践中感受“寒号鸟”行为后果,理解主题,感受形象。
西区铁城小学简立娟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简老师通过多重识记策略、多种识字方法从辩字到识字到读好句子,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学习对话形式,感受角色视角,推动语境阅读理解,最后追本溯源,辩“井底之蛙”与“坐井观天”之区别,升华主题寓意。
方法引领 阅读为本
在三节低段课例展示结束之后,石岐中心小学的熊欢老师、坦洲镇永二小学的梁莹莹老师分别呈现了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读不完的大书》及《21.大自然的声音》的课例展示,熊欢老师重点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文段,感受大自然的乐趣,体会语言的生动,通过创设情境,体会语言,想象小麻雀、老鹰、蚂蚁的“好玩”;梁莹莹老师则侧重引导学生从意思上、联系生活经验和激发想象,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的生动,再总结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方法感悟文中描写生动的词句,交流体会。
三乡光后中心小学彭诗琪老师、石岐区西厂小学刘千楚老师以及开发区香晖园小学周温驰老师为大家呈现的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牛和鹅》《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20.陀螺》,三位老师关注单元语文要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文本。周老师借语气词引导学生谈感受把握文章脉络到理清人物心情变化,刘老师借助批注和细节描写体会作者心情起伏到引导学生思辨“窝囊”,彭老师带领学生通过了解批注到研读批注再到实践做批注使学生明白了做批注的方法,他们都给评委和观摩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场教学是本次大赛的重中之重,选手们通过精彩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动作和巧妙的引导,把各自的教学特色展示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教学风采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以赛促教、以赛促长”,通过本次大赛,我们看到了中山青年教师的进步与成长,同时也期待更多青年教师能够通过各种赛教评比走上专业成长之路。
撰稿单位: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撰稿人:姚欢欢校对人:梁雪菊二审:郭跃辉三审:段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