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着力建设大湾区里的特色精品村

浏览量:734次

大环小区归辖火炬开发区城东社区,曾是中山市博爱路接深中通道的第一个沿线村。这个只有1.5平方公里的小村,“村改居”后,变成了小区,如今,28个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推进。近日,记者走进大环小区采访。“我们的发展速度,也要与深中通道建设同步,在通车之前,建成一个不一样的大环,成为大湾区里的特色精品村。”大环支部委员会书记吕加明,一语道出小村的大志气。

zsrb1130A03_004_01.jpg11月23日,大环正在进行河涌改造。

■党群服务中心用地将建成健身广场

几个月没进大环的记者,意外发现原大环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如今已变成“飞将军广场”项目工地。居民说,为了给项目腾地儿,原来的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拆了,搬到了村口一幢厂房里临时办公。虽是临时办公点,吕加明的办公室墙上仍悬挂着一张拍摄于解放前的老照片——中山县第四区大环乡全图。远处郁郁葱葱的华佗山,山脚下的村庄除了稻田、河涌,最抢眼的莫过于许多房屋连着碉楼。

吕加明说,大环是著名侨乡,清朝时已陆续有返乡的富裕华侨为防盗匪侵扰而兴建用于自卫的碉楼。据统计,大环现存30多座碉楼,平均每0.1平方公里就有一座碉楼。其中以蓝碉楼、红碉楼、松鹤碉楼最具代表性。此外,大环还是“飞将军”中山县县长张惠长、以及“粵乐宗师”音乐家吕文成的故乡;抗日战争期间,大环曾涌现黎民惠、黎源仔、张鹏光等13位烈士。如何让这些历史名人与先烈的事迹,如同碉楼一样,凝聚成为大环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大环请来专家做特色精品示范村的规划,量身定制,将小区定位为“文化艺术村”,以“文化内核+碉楼载体+生态基底”的传统村落活化范式提升村庄景观风貌,展现岭南碉楼特色、彰显中山革命记忆。

吕加明一边介绍大环美丽乡村规划的28个项目,一边带着记者走进小区,不时可见推土车、挖掘机等各种设备在运作。自大环小区今年蓄力打造中山市特色精品村以来,已相继建设完成石鼓公园及周边道路景观提升、官巷文创坊建筑改造、大环红色会堂补强加固、大环民俗馆建筑及硬装改造、大环市场改造等8项工程。

中环东街的官巷文创坊,是将原本破旧的民房改造成一个带有半圆型小广场的公共文化空间。在这里,我们遇上了来自上海、负责此项目的建筑设计师席伟东。他说,从规划开始,设计图纸就在不断的变,能顺利推进并尽快完成,得益于村干部深入一线的工作。“项目涉及的用地和空间,需要小区干部与居民不断沟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小区干部们既大胆接受设计方的新创意,又细心耐心与居民沟通协调的工作态度给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居民主动找干部反映是一种信任

今年11月以来,大环小区干部积极响应市委“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部署,更加积极细致推动项目建设。每个项目都细分到人,大家每天除了完成手头工作,还要多抽时间去小区里、项目工地转转。一方面监督工程、一方面随时听民意。除了一些精品村的文化建设项目外,大环还有许多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的民生工程。如华陀山登山径亮化、大环小区垃圾分类、榕树广场便利店改造、大环长者饭堂、社区活动中心、小隐涌边坡支护、以及街心公园、幼儿园等。

如东卡公园附近就规划了停车场、篮球场、步行径等民生设施的建设,居民们刚开始也是意见不一。甚至有人认为直接卖掉部分土地,更快实现增收。为此,小区干部们逐家逐户走访,让居民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要考虑长远发展。最后,东卡公园的规划得以顺利通过。如今大环的村道两侧、居民的房前屋后,许多地方都建了见缝插针的“口袋花园”;村中依据片区划分设置了垃圾投放点;“空中蜘蛛网”的三线整治工作也在推进中。

“我们搞特色精品村、美丽村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民生,要让居民住得更舒适、日子更好。”蔡乐是大环支部委员会第一书记,来小区里一个多月也已被居民们熟悉了。当天,他和吕加明刚从石鼓公园经过,就被一位居民拉住,反映自家窗户受施工影响,开关不便。蔡乐与吕加明当即前往居民家中勘察现场,并表示会尽快找人解决。蔡乐认为,村民主动找干部反映是一种信任。“居民能够来找我们帮忙,正是说明他们信任。通过他们把问题表现出来,我们也能尽早尽快找方法解决。走村听民意,这是转作风,最亲近居民的沟通方式。”

对于大环的变化,居民们看在眼里,感受在心里。七十多岁的老党员张少聪一直关心小区的发展,对正在进行的项目充满期待,“这些碉楼多漂亮啊。我们居民都盼着这些碉楼能活化,让更多人走进大环看到这些历史建筑,也让居民生活更好。”吕加明期待着,大环的28个精品村项目建起来后,一条大环游赏径能串联历史文化资源,让碉楼活起来,更让大环群众的生活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