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八旬武师公益授艺十余载 孕育桃李尚武精神代代传

浏览量:651次

一声声“哼”“哈”,气势如虹。在中山市沙溪镇圣狮村艺习武馆,灰布鞋、黑镜框、藏青色衬衫,今年87岁的彭荣新一身朴素打扮,尽管头发花白,身板不复当年挺拔,但劈、戳、扫、点、挡等棍法使得行云流水、收放自如,正不厌其烦、反反复复地向学生们讲解分解动作。

习武七十余年,从当初的青葱少年到如今德高望重的老师傅,彭荣新对传统武术的热爱从未改变。退休后,彭荣新把时间、精力都投入到武学传承上,无论男女老少、来自何方,只要有兴趣、愿意学,他皆倾囊相授,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让圣狮武术精神薪火相传。近日,彭荣新被评为2021年第三季度“中山好人”。

胸怀坦荡,为武术传承无私奉献

“以人为本振奋民族精神,尚武修身弘扬中华国粹。”在阳光的照耀下,艺习武馆门前一对金字对联熠熠生辉。进入馆内,刀枪棍棒一字整齐排开,两个一人高的沙包悬挂一旁,数十面锦旗环挂四面墙壁,省、市、镇各级奖杯、荣誉证书见证了这座武馆的辉煌。

圣狮村立村800多年来,村民一向重视武术研习,当地武馆林立,青少年习武成风,不少人还曾靠它考取功名,保家卫国。彭荣新自幼就是在崇文尚武的乡风熏陶中长大,16岁开始拜师学武。

据回忆,那时祠堂每晚点着煤油灯,昏暗中彭荣新和同门师兄弟挥洒着如雨的汗水,舞动十几斤重的刀枪棍棒,成千上万次重复动作练习圣狮洪拳。“每套招式都可以千变万化,而且练武对强身健体很有帮助。”彭荣新说着,不时灵活地比划起功夫招式,一脸得意。

退休赋闲后,彭荣新有更充足的时间专注自己热爱的领域,从而走上公益授艺之路。“我们武馆的大门永远敞开,只要有人肯学,我肯定一招一式耐心教。”十几年来,彭荣新总是手握着雨伞当拐杖,每天准时出现在艺习武馆授艺。即便近年身体不适,经手术后仍须插管带着尿袋,旧患发作会让他疼痛得难以走路,但他依然坚持到武馆坐镇指导。

“武术要多交流、多切磋才能不断提升,取长补短。”十几年来,彭荣新为了让在武馆学艺的青少年开阔眼界、增强本领,还自费带他们外出交流,参加比赛。对于自己的付出,彭荣新淡泊以对,对他而言,孩子们在武术上的成长进步就是对他最好的回报。

坚持德武兼修,丹心育桃李

今年43岁的陈浩波是彭荣新的徒弟,拜师学艺超过十年。在他眼中,师傅是个“老顽童”,教学时坚毅严谨,但私下却平易近人,风趣爽朗。平日里,师傅还会和徒弟们交心,为徒弟指点人生路上的迷津。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是师徒,更是忘年交。

“师傅教我们,学武最重要是个‘德’字,武德最重要,特别教小孩子,不能恃强凌弱,坚持以德服人,生活中处处要学会尊重他人。”陈浩波从师傅身上学到,武术精神不止武艺,还有武德。“习武不能怕苦累,马步要扎得稳,身子才能立得住。做人也是,要稳扎稳打,行得正,才能走得远。”

彭荣新有教无类,用心传承的精神让他收获最大。“师傅年纪大了,传承的责任落在我们年轻一代肩上,要像师傅一样,用心把武学精髓传授给下一代,或许这是我对师傅最好的回报方式。”陈浩波说,老一辈武术家们的武艺和武德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好好地将之传承下去。

秉着发扬光大圣狮武术精神的理念,彭荣新胸怀宽广,公益授徒不以姓氏、性别、地域所限,所招学员皆悉心栽培。近年来,他和徒弟们还在寒暑假期间,利用圣狮小学、圣狮文化馆等场地,举办武术培训班,欢迎外来务工子弟报名学习,创新亲子课堂,为当地新老中山人和谐共处、促进融合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习武70余年,自谦一介武夫,彭荣新如不知疲倦的老马,淡泊名利,一心只为薪火延续。无偿传武十几年,彭荣新门徒辈出,深得爱戴。最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主动学武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昔日学有所成的徒弟也很热衷回乡授学,艺习武馆因此人丁兴旺。“学武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修心养性,只要身体允许,90岁我也会继续教下去。”看到圣狮武术后继有人,彭荣新欣慰之余,对未来亦充满希望。